English

全国统一咨询热线
400-006-7386
021-50681768


首页     关于我们     企业业务     个人业务     委托向导     保密协议     经典案例     侦探新闻     联系我们  
 
企业业务
企业竞争对手调查
商业欺诈调查
诉讼取证与资产追踪
企业内部人员安全监控
知识产权调查
背景调查业务
违反竞业禁止调查
个人业务
婚前背景调查
婚姻挽回协助
婚姻忠诚度调查
分手大师业务
人员行踪协查
专业寻人找人
疑难杂症咨询
应收账款催讨
 
当前位置:首页 > 侦探新闻 > 读侦探类小说是做脑力体操
 
读侦探类小说是做脑力体操
 
上海私家侦探讯:最近悬疑推理小说再次升温,翻译出版和本土原创都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热潮。悬疑小说在世界文学史的坐标和定位如何?悬疑推理小说热的内在原因是什么?这类小说畅销又常销的魅力何在?日前,学者、书评人止庵接受了本报记者专访,解析悬疑推理小说流行的深层原因。
两个文学圈的重叠地带
在止庵看来,统称为Mystery(悬疑小说)的侦探小说(或者叫推理小说)、犯罪小说、间谍小说和非科幻的惊险小说,都是类型文学,总的来说比较接近通俗小说。“它们通常被排除在纯文学之外,但它们有自己的评价体系,有自己的奖项,比如侦探小说,美国有爱伦·坡奖,英国有侦探协会颁发的钻石匕首奖和金匕首奖,都是该领域的最权威的奖项。”
止庵是个侦探小说迷,前后看过至少五六百本,他以侦探小说为例来讲整个悬疑小说。他说,侦探小说后来的几位代表性作家,比如“黄金时代”的三大家埃勒里·奎因、约翰·狄克森·卡尔和阿加莎·克里斯蒂,写的都是典型的类型文学。之前的柯南·道尔就有一点不大好说了,他的福尔摩斯探案集当然是典型的侦探小说,但是一般文学史上也要讲到。后来美国哈米特、钱德勒写的硬汉派侦探小说,比利时西姆农写的侦探小说,英国勒卡雷写的间谍小说,则已经属于纯文学了。“你可以画两个圆,一个圆是类型小说,一个圆是纯文学,哈米特、钱德勒、西姆农、勒卡雷都在两个圆的那个重叠地带。”此外西方不少纯文学作家也写过侦探小说。比如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帕慕克,“他的《黑书》,中译本就标明‘侦探小说’。”类似的作品,还有博尔赫斯的《小径分叉的花园》、《死亡与指南针》,罗伯-格里耶的《橡皮》,迪伦马特的《诺言》以及帕慕克的《我的名字叫红》等。此外格林写过不少间谍小说。“这些作品虽然用了类型文学的样式,却是最好的纯文学作品。这还可以追溯到侦探小说的创始人爱伦·坡,他那几篇侦探小说与他其他的作品其实不分高下。”
一个周末的阅读时间
对于悬疑推理小说热的内在原因,止庵把它归纳为消遣性阅读的兴起。“读福尔摩斯这类小说有什么用?这个问题在中国差不多已经讨论了一百年。”直到1980年代,《译林》杂志刊登《尼罗河上的惨案》时,还在国内引起了一波关于此类作品的争议。当时,《译林》杂志还差点因此受到处分。
在止庵看来,中国历史上长期缺乏纯粹的消遣性阅读。“消遣性阅读与通俗文学不一定完全对得上号,有可能还是两码事。”他说,现在流行的社会小说、黑幕小说、官场小说、职场小说,从严格意义上来说,都不属于消遣性阅读,比如读《杜拉拉升职记》是因为找工作难,读《蜗居》是因为住房紧张,读琼瑶的言情小说是因为有人留恋“纯情”,但是读侦探小说的确没有什么用处,“它就是一场智力游戏,阅读它仅仅是一种消遣。”
在书迷眼中,侦探小说是八小时以外的脑力体操,过程是繁琐的,但是心理很轻松。在文学大国法国,喜读侦探小说的读者占全体读者的35%;而前苏联的一项调查表明,在高学历、高智能的科研人员中,“推理迷”占到70%;钱锺书亦云“深夜灯下沉浸于侦探小说是少年人生之最大乐趣。”因此止庵也注意到,多数侦探小说的厚度,正好合乎一个周末的阅读时间。“从柯南·道尔的福尔摩斯开始,侦探小说往往是这样一种厚度:大概译成中文10来万字,200页左右,足够复杂和曲折,非常适合周末阅读。”
左右互博”的武林高手
侦探小说诞生100多年来,既畅销又常销,吸引了无数读者乃至知识精英为之迷狂。它何以拥有如此魅力?止庵说,侦探小说是种智力游戏,而且首先是作家跟自己玩的一种智力游戏。“作家先站在罪犯背后设置一种‘不可能犯罪’,然后站在侦探背后来勘破这种‘不可能犯罪’”,侦探小说作家说来都是高智商,相当于武侠小说里精通“左右互搏”的高手。
其中,给自己出难题至于极致程度的当属约翰·狄克森·卡尔。他被称为“密室大师”,专写“不可能犯罪”,创造了为数众多、形态相异、制造方法各各不同的密室与准密室。像是在密闭或内部上锁之房间内发生的谋杀案,或是死者被勒杀或近距离刺杀于雪地或泥地,但尸体旁除了死者自己的脚印外,却没有任何其他痕迹。特别是菲尔博士系列中的《三口棺材》,这本谜团离奇诡异但构思严谨的小说,不但经常为许多推理作家或评论家评选为密室杰作首选,书中第十七章借菲尔博士之口所发表的密室讲义,更可视为一篇总结“不可能犯罪”手法的精辟论文。
还有些作家,以“挑战读者”为乐趣。比如埃勒里·奎因的作品,不看到最后,读者很难猜到罪犯是谁。每当故事进行到高潮,埃勒里·奎因总会以“挑战读者”的方式与读者一决高下,而挑战通常以读者心悦诚服的失利告终。

 
Copyright ©2004-2017 上海奥智商务调查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内容: *
称呼: *
电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