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 > 侦探新闻 > 抗疫“侦探”给宜昌带来了“福建方案” |
|
|
抗疫“侦探”给宜昌带来了“福建方案” |
|
上海侦探公司网:23日晚,林本翔根据当天小组流调存在的问题对基层流调人员再次进行培训。
新华网福州2月25日电(刘丰)“在流行病学调查过程中,我们就像公安机关破案一样,要找到很多看似不相关的细节、线索,抽丝剥茧,最终找到我们需要的答案。”福建省疾控中心副主任医师林本翔说。
作为疫情防控的基础性源头性工作,流行病学调查要全力以赴抓实抓细。2月18日,福建省疾控中心第二批对口支援宜昌的5位流行病学专家迅速集结。当晚,林本翔一行5人与先期抵达的3名队友在宜昌会师,并组成8人流调专家组。这几天,专家组走进宜昌各个社区,成为医学“侦探”,全面追踪密切接触人员。
重新溯源 像公安机关破案一样
2月19日,福建省疾控中心流调专家分成三个小队,与宜昌市疾控流调人员分别下沉到病例数最多的西陵区、伍家岗区、高新区。他们要对宜昌市此前确诊的近900个病例开展再次追踪溯源,查找出明确的传染源和漏掉的密切接触者,以及需要消杀的疫点。
戴志松、林本翔、黄海龄组成的流调小队进入西陵区。这是宜昌疫情最严重的区域,确诊病例近400例,占全市确诊病例数的43%。
在林本翔看来,流调的细节很重要。“住楼房还是电梯房”“上电梯戴口罩了吗,遇到几个人,他们都在哪个楼层下,这些人戴口罩了吗”“坐出租车有没有同车的人,司机有没有做防护,有没有开窗”“乘公交是什么时间从哪一站上车,车上人多不多,和你有接触的有几个人”……流调人员要通过很多个问题,帮助患者回忆确诊前的活动轨迹,尽可能挖出细节。一个病例的电话访问,通常需要一两个小时。
这只是流调工作中最基础的一个环节。打完电话,流调人员还要结合各类线索,像公安机关破案一样,将一个个看似毫不相关的片段,串成一条条紧密相连的传染链,第一时间撰写流调报告。
林本翔(左)指导相关工作人员撰写、修改流调报告。新华网发(受访者供图)
规范流程 给出流调“福建方案”
这几天,林本翔驻点西陵区夜明珠社区,负责培训、指导当地联合流调队开展工作。
“部分流调报告较为简单,对流调报告中发病前的暴露情况、接触时间、使用交通工具及密接者情况描述不够详细密接者排查存在疏漏,被调查者电话随访也可能没有真实回复。”林本翔介绍,由于宜昌市没有区级疾控中心,区级流调工作开展主要以社区工作人员为主。现场工作流程不完善、部分基层工作人员对工作职责理解不明确、专业能力有待加强等问题,都给流调工作造成很大的困难。
福建省疾控中心流调专家组在看了近百份流调报告后,针对这些问题,根据流调关键技术及流调报告撰写规范,整理出了《流调报告相关注意事项》,并下发到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人员手中,同时采用面对面培训、现场指导、电话、微信等方式对基层流调人员进行培训。
“福建方案”成为流调队的工作指南。22日,林本翔在社区做了两场培训,他带领的流调队完成了12例流调报告,“希望明天可以加快点进度”。
23日一早,林本翔和队员梳理了前一天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重新调整工作流程,“公安大数据提供线索55条,新发现密接者100人,重新流调37人,修改流调报告69次,重新完成上报流调16份。”林本翔说,“又是高强度工作的一天。”当晚,他针对当天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再次开展培训,直到24日凌晨1时许,他才把当天队员撰写的流调报告修改完。
参加战“疫” “我觉得是幸运的”
在宜昌,林本翔和福建流调专家们基本每天要工作10个小时以上。每天8点前从驻地出发到社区,晚上9点左右回驻地后,还要和专家组成员开会,回房间再审核、修改流调报告。
林本翔说,刚知道要去宜昌时,心情很复杂,既希望能去,又有点担心,“那天晚上没睡好”。
“来了这么些天,挺适应的,不再有害怕。”林本翔分配到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有发热门诊,“危险还是有的”,他说,工作时戴一个N95口罩,外面再戴了一个外科口罩;头上戴了一次性的塑料帽子,还有医疗队的鸭舌帽;回驻地要在门口泡了84消毒液的垫子上站5分钟,房间里熏着熏草,不管做什么事情后都会马上洗手,“一直手消,手上很干燥”。
“现在一门心思就是尽快结束战斗。”林本翔说,到宜昌,对他来说是人生的新起点,“经历过这一次,对人生、对生死都有更深的感悟,在福州可能体验不到这种感觉。能成为战‘疫’的一份子,我觉得是幸运的。”
2月23日,林本翔迎来了新伙伴,福建省疾控中心又有9位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相关专业业务骨干踏上了支援宜昌的征程。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