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狄仁杰依然很忙。
本月初,广电总局公布了2021年1月重点网络影视剧规划备案情况,通过备案的作品数量达到去年同期的213%。“狄仁杰”IP在今年依然大受制片方青睐,单月就有《狄仁杰之天火玄龙》、《狄仁杰之神都奇案》、《狄仁杰之九层妖楼》、《狄仁杰之迦楼罗》4部作品。
自2017年的《大唐狄仁杰之东瀛邪术》上线,狄仁杰的身影就在网络电影中随处可寻。公开数据显示,2020全年备案的“狄仁杰”相关影片高达60部,数量远超同样热门的西游、封神、聊斋等公版IP。
“这个人物形象在大众眼里的认知度很高,改编起来风险较小。又天然有侦探悬疑的元素,比别的IP更独特。”一位影视从业者向毒眸(微信ID:DomoreDumou)分析“狄仁杰”被频繁改编的原因。
网络电影领域,只是“狄仁杰热”的一小部分。和狄仁杰有关的影视作品播出年份跨度达30年,电视剧约600余集,电影作品数十部。
在缺乏原创本土侦探推理IP的情况下,狄仁杰多年里扮演着中国第一侦探的角色。2018年,徐克的《狄仁杰之四大天王》票房只有6亿,同年的另一部侦探IP《唐人街探案2》却拿下近34亿票房。
《唐探》一路高歌猛进,老侦探狄仁杰还能守住自己的地位吗?缺席的中国侦探
一只猩猩攀上避雷针,跃进窗户挥舞剃刀犯下的残忍案件,揭开了侦探题材创作的序幕。
1841年美国作家爱伦·坡的《莫格街凶杀案》被公认为是世界第一篇侦探小说,史上首位侦探杜宾在故事里登场,这位破落贵族善于通过抽丝剥茧的严密推理得出真相,为后世的侦探形象确立了基本范型。
新的文学类型并未在美国本土迅速生根,而是率先在欧洲广泛流行,受欢迎程度之高,甚至能刺穿虚构的边界。19世纪末,阿瑟·柯南·道尔创造了家喻户晓的夏洛克·福尔摩斯,写作数年后,道尔爵士曾在给母亲的信中写道:“我考虑杀掉福尔摩斯……把他干掉,一了百了。他占据了我太多的时间。”
随即在《最后一案》中,柯南·道尔让侦探与其宿敌莫里亚蒂教授一起坠入莱辛巴赫瀑布。该情节引发了伦敦市民佩戴黑袖章自发悼念,作者也收到了大量声讨与恐吓书函。“福尔摩斯之死”
一战到二战之间是西方侦探小说的“黄金年代”。阿加莎·克里斯蒂笔下的比利时小个子侦探赫尔克里·波洛随着《东方快车谋杀案》《尼罗河上的惨案》等名篇问世,成为了继福尔摩斯后最著名的侦探角色。一生共创作78部侦探小说,克里斯蒂迄今仍是人类史上最畅销的小说家,作品销量仅次于莎士比亚著作与《圣经》。
“黄金年代”的代表作家还包括美国的埃勒里·奎因、约翰·狄克森·卡尔等,阅读侦探小说在这一时期已经成为了欧美不限社会阶层的全民风潮。
与此同时,该类型诞生于美国又在美国被颠覆,以雷蒙德·钱德勒为代表的“硬汉派”侦探小说不再专注思维解谜,侧重打斗场面,更加贴近现实社会,侦探角色的职能被大幅拓宽。
日本对于类型的贡献与欧美并驾齐驱,产生了以江户川乱步为代表的“本格派”和以横沟正史为代表的“变格派”。两人笔下的名侦探形象明智小五郎和金田一耕助,若干年后仍在被漫画《名侦探柯南》《金田一少年事件簿》致敬,分别是“毛利小五郎”的姓名和“金田一一”的身世来源。
二战后日本衍生出以松本清张为代表的“社会派”,国内读者熟知的东野圭吾作品便是该派别的风格延续。由于当初日本颁布的《当用汉字表》中,“侦”字被废除,“推理小说”才被作为替代称谓使用,如今国内常用的概括词“侦探推理”,恰可视作欧美与日本两种源流的组合。
中国的侦探题材作品,最早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公案小说”,如《狄公案》《包公案》《海公案》《施公案》等。
不过这些公案小说主要是为了赞扬断案官员们清正廉洁、除暴安良,意在警世喻言,宣扬忠孝伦理,和现代意义上的侦探小说有着本质区别。故事情节方面,要么是某公自身足智多谋,要么依靠神灵指点、鬼魂托梦,不存在多少遵循科学的侦破、推理成分。
清朝末年,侦探题材还是作为纯粹的“舶来品”传入了中国,首篇译作是来自《福尔摩斯探案集》的《驼背人》。那时福尔摩斯还被译成“歇洛克·呵尔唔斯”,搭档华生医生则被译为“滑震”,译文用的是文言文:“我素知汝为人行医,必步往,惟事忙,方坐车,今汝靴虽用过,而靴底泥污少,故知之……”《驼背人》插画
当时人们没看过这种类型,小说在民间的风靡催生了创作风潮,但作品模仿痕迹严重。被称作“中国侦探小说之父”的程小青效仿福尔摩斯创作了“霍桑探案系列”,霍桑的姓名缩写“HS”和福尔摩斯(Sherlock Holmes)一样,其搭档包朗的定位也和华生类似。另一位代表作家程了红参照法国的“亚森·罗宾系列”写了“鲁平探案”,作品最开始的名字就叫《东方亚森·罗苹探案集》。
改革开放后,阿加莎·克里斯蒂、埃勒里·奎因、松本清张等名家作品纷纷引入。但从创作层面看,国内作者依然是从模仿国外经典起步,只是可供学习借鉴的远比民国时丰富。
进入21世纪,国内有了首家综合性门户网站“推理之门”,有了专门刊载原创推理作品的杂志《岁月·推理》,以及“全国侦探推理小说大赛”,它们都是80、90后推理迷记忆拼图中值得珍视的一块,但直到这些逐渐淡出历史舞台,属于中国的标志性侦探形象依然迟迟没有诞生。
“推理之门”网站首页
新星出版社从2005年起打造侦探推理书系“午夜文库”,迄今出版书目近700本,华语作品仅有30余种。
侦探推理在国内经过百年发展,并未出现新的成熟IP,能代表中国的“名侦探”,就只能回到“公案小说”里去寻找。狄仁杰进化史
狄仁杰并非从一开始就是侦探。
历史上的狄仁杰通过科举入仕,历任大理寺丞等十余官职,在武则天掌位时期两度官拜宰相,以直言敢谏著称,后世评价多以“忠”、“贤”为主。生命最后三年是他仕途中最平稳、最有威望的三年,被称为“国老”,并力劝武则天立李显为太子,延续了唐朝社稷。纵览狄仁杰的政治生涯,与“破案”稍微相关的经历,只有一件事。
据《旧唐书·狄仁杰传》记载,狄仁杰在担任大理丞的一年之内,判决大量积压案件,涉及一万七千人,没有一个喊冤上诉的。
但这更多反映出狄仁杰公正善断和勤于工作,如置换到现代语境,他所承担的职能类似“二审法官”,主管判决和量刑,和需要调查、取证、推理的侦探形象相去甚远。
狄仁杰向东方神探的转变,得归功于一位名叫高罗佩的荷兰人。高罗佩19岁开始修习汉学,20世纪40年代来到中国担任外交官,期间读到了民间流传的《狄公案》,该书又名《武则天四大奇案》,收录了6个由无名作者虚构的断案故事。
高罗佩阅后如获至宝,决定将其翻译成英文,译完意犹未尽,索性以狄仁杰为原型亲自执笔,耗费15年时间撰写了英文版的《大唐狄公案》。《大唐狄公案》共有14个长篇故事,10个中短篇故事,每个故事都配有作者绘制的详尽平面图,在西方出版后大受欢迎,狄仁杰的侦探形象在此书中正式确立。
80年代《大唐狄公案》又译回中国,中文版合计140万余字。1986年,国内拍摄了电视剧《狄仁杰断案传奇》和电影《血溅画屏》,狄仁杰首次以“神探”的姿态出现在了影视作品中,影响力继续扩散。而这两部作品均是以高罗佩的《大唐狄公案》为蓝本改编而来。
让狄仁杰红遍大江南北,在21世纪成为“中国第一侦探”的,则是2004年开播的电视剧《神探狄仁杰》。剧中由梁冠华饰演的狄仁杰和由张子健饰演的李元芳构成了经典探案二人组,多次出现的台词“元芳,你怎么看”一度风靡互联网。《神探狄仁杰3》剧照 图源豆瓣
《神探狄仁杰》分别在2006、2008和2010年推出了续集,前三部在央视播出时收视率均为年度前三,豆瓣评分均在8分以上。其中第二部单集最高收视率达5.69%,平均收视率2.34%,取得了央视年度收视冠军,狄仁杰也就此走入了千家万户。到第四部时因版权纠纷剧名改为《神断狄仁杰》,平均收视率一度跌至0.68%,评分也只有6.1分。
《神断狄仁杰》辉煌不再,徐克执导的电影《狄仁杰之通天帝国》同年上映,让狄仁杰的形象迎来了又一次转变。
刘德华所饰的狄仁杰文武双全,不仅精于破案,还能手持“亢龙锏”缉凶,像是剧版中狄仁杰与李元芳的混合体,影片的悬疑、侦探元素也更多被一层武侠的外壳所包裹。《狄仁杰之通天帝国》剧照 图源豆瓣
系列续集《狄仁杰之神都龙王》在2013年上映,剧情上是《通天帝国》的前传,狄仁杰的饰演者换成了赵又廷,能动脑也能动手的全能设定继续保留。片尾彩蛋徐克一口气放出了23张概念图,有两张的标题正是“通天帝国”和“神都龙王”,各论坛、社区随即传开“狄仁杰系列一共要拍23部”的说法。
不过第三部《狄仁杰之四大天王》并不在那23张概念图中,徐克也称“这个工程已经超出了我可以承诺的年纪”。
曾有媒体询问徐克,为何要将狄仁杰塑造得“上天入地无所不能”,徐克表示希望同时表现出狄仁杰的“智慧”与“逍遥”,“我一直想把一个侦探故事拍出不一样的感觉来。”
徐克最擅长的类型,就是结合武侠与奇幻,他本人又痴迷于展现先进视效与探索电影工业化,这让三部狄仁杰影片在往越发奇幻化的道路上前进。
《狄仁杰之通天帝国》里,最超现实的元素不过是有历史原型的“通天佛像”和一种名为“赤焰金龟”的西域毒虫,续集《狄仁杰之神都龙王》上映于2013年,主角们要对抗的成了巨型水怪,到2018年的《狄仁杰之四大天王》,有了“方术”的设定,金龙、触手、怒目天王等等神怪元素密集出现,已经很难再将影片界定为侦探推理类型。《狄仁杰之四大天王》剧照 图源豆瓣
“徐克要的东西太多了。”监制陈国富曾这样评价自己的搭档。“不堪重负”的狄仁杰
三部电影版《狄仁杰》取得的票房成绩分别为2.86亿、5.85亿、6.06亿,票房增长的同时,影片口碑却一直在下滑,三部中豆瓣评分最高的《通天帝国》为6.6分,最差的《四大天王》6.1分。
放在2018年的中国电影市场,《四大天王》的6.06亿成绩也相当平庸,同年年初另一个侦探推理IP《唐人街探案2》的票房成绩是33.98亿。
如果从1986年的《狄仁杰断案传奇》算起,作为侦探的狄仁杰已经在观众心目中存活了30余年,其形象在进化成全能的同时,属于侦探的魅力也在从他身上剥离。当部分影迷仍带着看推理片的心态走进影院时,期待的错位自然会造成口碑的反噬。
在《狄仁杰之四大天王》的豆瓣高赞评论里,不乏对于影片类型杂糅的不满:“你天真地以为这是一部悬疑片、推理片,其实这就是部奇幻片、魔幻片。”“这是不是一个原来准备做西游的剧本,半道给改成了狄仁杰系列?”
对于系列的规划缺乏整一性,或许是徐克版《狄仁杰》未能获得更高市场认可度的另一重要原因。
对比“唐探”,陈思诚对系列的定位是“想做属于我们中国人的名侦探IP,就像漫威一样,它会形成一个所谓的宇宙。”“唐探”的电影与网剧的确在按照漫威式的联动模式推进,每部作品保持风格一致,用不同的角色将情节串联起来,并通过“名侦探排行榜”的概念来拓展世界观。稳定的长线IP一旦形成,后续作品就都能获取IP效应所带来的红利。《唐人街探案3》
徐克《狄仁杰》的主演在第二部就更换了,影片风格并不稳定。而徐克本人似乎也没有打造“宇宙”的意向,据他本人所言,《神都龙王》后的原定计划是《夺命盛宴》,也即23张概念图中的一张。但“后来发现四大天王这件事很重要很出彩的样子”,就将主要剧情转为了讲述“四大天王”的故事。
徐克创造的新狄仁杰形象,在网络电影领域得到了延续。重奇幻、动作,轻悬疑、推理是几乎所有狄仁杰网络电影的通病。
比如2017年的首部《大唐狄仁杰之东瀛邪术》,导演是院线电影武指出身,影片重点也就放到了动作场面上,过分羸弱的故事与角色,让其豆瓣评分仅为2.5。《狄仁杰之深海龙宫》被称为“低配版神都龙王”。《狄仁杰之飞头罗刹》开幕就让“罗刹飞头”登场,后续高潮戏份围绕飞头、巨龙、蜥蜴人等怪兽展开,魔幻的特效奇观之外,已经找不到几分探案的痕迹。早年的网络电影缺乏精品意识,野蛮生长中“蹭IP”的情况屡见不鲜,徐克的院线版提供了一套可供借鉴的模版。以视效、动作为主,往往伴随着对剧本打磨的轻视,这也符合网络电影追逐资金回笼速度的特征。如《狄仁杰之幽冥道》2018年5月16日在横店开机,2018年6月6日杀青,一共只拍了20天。
不少网络电影甚至在服装、造型、道具等方面,都没有摆脱徐克版《狄仁杰》的影子,黑衣、羊角帽、亢龙锏都成了狄仁杰标配。颇为“巧合”的是,《狄仁杰之蚩尤血藤》的主演杜奕衡曾是刘德华的替身,《狄仁杰之夺魂梦魇》的主演贺刚是刘德华模仿秀出道。
狄仁杰作为公版IP,无需支付高额版权费用,也是各制片方对其趋之若鹜的重要原因。但也正因缺乏版权约束,狄仁杰明显遇到了过度开发的窘境,数量激增换来的却是参差不齐的质量。这批电影也较难获得市场认可,2020年上线的8部狄仁杰网络电影中,只有2部分账票房过千万,与庞大的备案数比起来不值一提。
降妖除魔太久,肩负“东方神探”名号的狄仁杰,早已不堪重负。而那些曾经喜欢狄仁杰的观众,或许也已经累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