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 > 侦探新闻 > 大侠不但写侦探小说,还开演唱会 |
|
|
大侠不但写侦探小说,还开演唱会 |
|
业界响当当的法学家、创作5部“犯罪悬疑小说”的作家、中国足球协会道德与公平竞赛委员会主任……说的都是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何家弘。即将到来的2月2日,这位“最会写小说的法学教授”还将举办民歌演唱会。近日,何家弘接受了广州日报专访,谈其作为跨界达人的传奇人生。他打趣说:“我是法学家里写小说写得最好的人,也是作家里法学造诣最深的人,现在还可加一句,我是法学家里能开演唱会的人。”
文/图 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谢绮珊
何家弘看起来清瘦斯文,但唱起热情高昂的民歌来却一点不含糊。记者有幸观摩了一次钢琴伴奏练习,整整2个小时,年届65岁的何教授都站着认真练唱,和做学术一样严谨,唱到动情处还要载歌载舞。他说:“我要认真准备,要对得起现场观众——尽管人数可能不多。这就像讲课,学生再少,教师也要认真备课。”
开演唱会原本是去年初心血来潮的一句戏言,经不起学生们的撺掇竟然弄假成真。经过一年来学生们七手八脚的筹备,演唱会最后变成免费观赏,因为观众太多,场地也从只能容纳400人的逸夫会议中心变更到可容纳上千人的明德堂。
结婚纪念日开演唱会
还有一个不能提早说的秘密,那就是演唱会的日期,正好是何教授和夫人的37周年结婚纪念日。对于这个小心思,何教授原本想等到演唱会开幕再揭晓。谈及与夫人的相识相知相爱,何家弘心怀感恩,他说:“我们一起走过三十多年,她改变了我的一生,如果没有遇到她,我肯定不会走现在这条路。与她相遇,是我一生的幸运。”
何家弘广泛的兴趣爱好,大概跟他复杂的人生经历分不开。16岁便到“北大荒”务农,期间8年当过拖拉机手、司务长、农场小学教师等;“返城”后当过两年建筑工人;在爱情的推动下考取中国人民大学一分校,随意地选择法学专业;本科毕业后考取中国人民大学的研究生,成为我国第一届犯罪侦查学方向的法学硕士;后来又到美国西北大学留学,成为第一位在美国获法学博士学位的大陆学者,并且在美国创造了用最短时间完成法学博士学业的纪录(1年零10天)。
直至现在,年过花甲的何家弘还每周定期打两次强度很大的羽毛球。每年他都给自己定几条小目标,猴年曾经挑战自我,一次跑完了10公里。
还是最爱作家身份
除了学术上的造诣,何家弘的“犯罪悬疑小说”(《血之罪》《性之罪》《龙眼石之谜》《古画之谜》《黑蝙蝠之谜》)已经出版了法文、意大利文、西班牙文、英文译本,还在中国台湾地区出版了中文繁体字本。第一部小说《血之罪》于2007年被英国《卫报》推荐为“亚洲十大犯罪小说”之一,并于2011年在“第五届全国侦探推理小说大赛”中获得“最佳推理奖”。他还于2016年在“第六届全国侦探推理小说大赛”中荣获“特别贡献奖”。
说到对于多重身份的看法,何家弘还是觉得作家这一头衔才是真爱,对文学仍有情结。“如果说到哪个身份最重要,我会说法学家这个身份最重要。但我希望晚年能够以一个作家的身份来终结生命,文学是人生的积累乃至升华。我曾经说个人的梦想是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这是玩笑话,但梦想就要往大的做。梦想还在心里,我不会拒绝它。”
年轻时,因为人生遇到很多挫折,何家弘开始写小说,想用小说证明自己。在学术上取得成就以后,年轻时的文学梦又回来了。他白天专心教学,夜里集中精力写小说。1994年至1998年,凭借接触的众多第一手资料和自身犯罪侦查专业的先天条件,他便一发不可收拾,每年写一本侦探小说,最后形成“洪律师探案小说”系列。目前,这一系列五部小说正被改编成影视作品。其法学代表著作《亡者归来——刑事司法十大误区》将改编成电影。
谈小说:中国人应推广法制小说
广州日报:在创作侦探小说的同时,您为何对中国盛行的武侠小说并没有好感?
何家弘:小说是一种文化元素,文学对人的行为,特别是对青少年的行为,有很大的影响力。武侠文化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流传甚广,它确实有其魅力,也有独特的社会环境能够接受它,读者群很大,但对青少年有负面影响。武侠惩恶扬善,但也是无法无天,讲义气,讲暴力,谁武功高强谁说了算。我们一些青少年犯罪团伙其实也受这种武侠文化的影响,在一段时期内中国人的行为趋向明显的暴力模式,可能也有武侠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我认为,中国人应该更多地推广法制小说,法制小说是在法律的框架内解决问题,培养青少年法制的行为习惯。文学的各种样式都有自己存在的价值,我可能是因为自己的职业习惯,更希望中国的法制文学能有更大的市场和影响力,当然前提是要有好的作品,符合青年人的阅读习惯。
谈死刑:废除死刑是世界大趋势
广州日报:您如何看待我国死刑存废问题?
何家弘:中国人传统上认为杀人偿命,但从世界各国来看,废除死刑是大趋势。人类社会逐渐走向文明,文明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不在于这个社会中的人如何对待好人,而是如何对待坏人。
死刑毕竟是一种不人道的刑罚,而且我们也发生了一些冤杀的错误。人类的司法没有那么伟大,不可能完全避免错案。这些冤杀案件的发生,也让我们从另外一个角度反思死刑的问题。死刑执行以后,一个生命就没有了,而我们需要敬畏生命。从生命角度来看,要夺去他人的生命,即使你有一个正当的理由,可能也得缩手缩脚。正因如此,中国也会逐渐走向废除死刑。 |
|
|